目录

深度解读OpenStack Mitaka国内代码贡献

转眼间,OpenStack又迎来了新版本发布的日子,这是OpenStack第13个版本,也是Big Tent后的第二个版本,秉承“公开公正”的原则,OpenStack Release的项目达到了29个,比Liberty多出了8个。

去年的时候,对国内的OpenStack Liberty贡献进行了深度解读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,在今年Mitaka版本发布之后,类似的解读已经遍布朋友圈,但是在看过后,发现并非国内贡献的全部统计,所以决定还是自己写一篇完整的深度解读系列文章,来帮助国内用户对国内OpenStack的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。

这几天一直在思考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意义,我们搞分析也好,搞排名也罢,到底是为了什么?Mitaka版本更新后,各个公司也以排名作为企业宣传的最好的武器,我觉得这些都无可厚非。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当前去IOEV的大形势下,我们应该告诉国内的企业用户,有一批热衷于追求Geek精神的年轻人在为中国未来的IT产业变革做着不懈的努力,他们用数字证明了国外公司能做到的我们国内公司也能做到,这个世界上不仅有IOEV,还有中国制造的OpenStack。

对于友商们已经分析的数据,这里不再赘述,本文主要通过stackalytics.com提供的API对国内社区贡献进行一次深度挖掘和整理。

OpenStack Liberty深度解读请见:http://xiaoquqi.github.io/blog/2015/10/29/contribution-in-liberty/

Release项目简介

Openstack官方的Release的网站已经更新为:http://releases.openstack.org/

在Big Tent公布之后,OpenStack的项目被分为Core Projects和Big Tent Projects。

/images/blogs/contribution-in-mitaka-big-tent.jpg

让我们来看一下在Mitaka版本中,多了哪些新项目。

  • 几个与Docker相关的项目被发布出来,magnum, senlin, solum
  • 数据备份容灾的项目:freezer
  • 计费的项目:cloudkitty
  • NFV相关的项目:tracker
  • 监控相关的项目:monasca

关于这些新项目的一些介绍,我将放在另外一篇博客里,敬请关注。

/images/blogs/contribution-in-mitaka-projects.png

社区贡献总体分析

本次统计的方法仍然为commits的方式,统计范围为stackalystatics默认统计的全部项目。

从总体参与的公司数量来看,Mitaka版本略有下降,但是参与的人数多了100多人。

/images/blogs/contribution-in-mitaka-companies-contributors.png

整个社区的公司贡献排名上没有明显的变化,传统的几大豪强仍然霸占公司排名的前十位,华为表现依然强劲,是中国区唯一能进入前十名的公司。

在模块方面,整体统计的绝大部分比例已经被others所占据,说明在Big Tent计划下,OpenStack正在朝更多元化的方向演进。在Mitaka排名前十位的项目中,fuel相关的两个项目都进入了前十,说明fuel在OpenStack部署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了。同时,核心项目中的nova,neutron,cinder项目仍然在前十名的范围内,贡献量基本保持不变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Mitaka统计的项目数量已经从Liberty的708个增长到了829个,可见在短短的6个月内,OpenStack社区的蓬勃发展。

/images/blogs/contribution-in-mitaka-companies-modules.png

OpenStack国内社区分析

看完了整体统计,我们再回到国内,因为已经有文章做了我在Liberty时候的分析,所以这里我换个角度来看国内的社区贡献,首先是统计排名的变化。

贡献企业

在Liberty中,有13家国内企业为社区做了贡献,在Mitaka中这个数量增加到了15家企业,这里简单的将这些企业做了一下分类:

  • 互联网用户:乐视、新浪、网易
  • 电信用户:中国移动
  • 传统IT服务商:华为、中兴、华三
  • 私有云服务商:Easystack、九州云、海云捷迅、北京有云、麒麟云、UMCloud、象云、Huron(休伦科技)

/images/blogs/contribution-in-mitaka-china-companies.png

行业分析

通过行业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,国内的主要贡献仍然来自私有云服务商和传统IT服务商,换言之来自于以OpenStack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公司。厂商们贡献的目的很明确,主要为了展示自身在开源项目中的积累和专家形象。而用户的贡献主要来自平时在使用OpenStack时候遇到Bug,就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。

/images/blogs/contribution-in-mitaka-china-by-industry.png

人员投入分析

单纯的社区贡献排名的比较仅仅是一个维度,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各个公司的人员投入情况:

  • 排名前几位的公司对社区投入的人力基本都是两位数,相对于Liberty版本,人员均有所增加
  • 在人均贡献投入上,99cloud是国内最高的,平均达到了59天,甚至超过了华为,这个统计不仅仅包含了代码贡献,还包含了邮件、Review、Blueprint的时间,基本可以衡量每个公司在OpenStack社区贡献方面的投入力量
  • 人员投入来看,Easystack和中国移动无疑是最下本的两家,Easystack从Liberty的3人,增长到了23人,一下子增加了20人;中国移动也从最初的4个人,增加到了13个人,可见中国移动未来对OpenStack的野心

/images/blogs/contribution-in-mitaka-companies-effort.png

贡献模块分析

从模块的角度进行统计,国内企业的贡献情况并未出现一个统一的趋势,总体的贡献项目为193个,项目几乎涉及OpenStack所有最活跃的项目,从排名前十的项目来看:

  • 得益于华为的主导,dargonflow项目的贡献量超高
  • 紧随其后的,也是当下的热点,容器相关的两个项目
  • 几大OpenStack老模块贡献量也高居前十位,说明这些模块是在解决方案中使用频率较高的

/images/blogs/contribution-in-mitaka-modules.png

投入产出比

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,每个公司对社区的投入到底换来多少项目上的回报呢?可能这只有每个公司的CEO能够回答的问题了。我在这里就不多做过多的分析,留给大家充分讨论的空间吧。

总结

刚刚结束在南京的OpenStack开发培训,也了解到5G的通信网络上已经确定引入了OpenStack,虽然我说不清楚他的具体用途,但是我相信这对OpenStack这个项目、社区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。我也相信,通过国内企业的集体努力,一定能让OpenStack在中国遍地开花结果。